疫情后接到若愚先生之微信,認真拜誦之后方知先生囑余為其《劉若愚的詩書畫》作序并題寫書名。余未加思索便應允其所囑!然遲至今日終得、落筆……曾憶與若愚先生認識,還是從《若愚來訪》專欄,漸漸地對其從陌生,發現先生之豪放、直言,進而對其文才更有所了解,越發產生興趣而成為摯友…! 去歲因《中國發布網》囑余撰寫關于文化自信方面之內容,余曾以題為《文化自信是新時代傳統文化、繼承、發展、創新的根本》為文,后方知若愚先生從編輯到排版乃親手所為!由其點滴足見其做事認真,而且要求盡善盡美之態度,時而與其詩書畫之大作與做事嚴謹之態度是有直接關系!
日后便知一個忙于專業采訪、撰文為稿于編撰之余,好于詩書畫,時常沉浸穿梭于舞文弄墨,久之先生在不經意間,自然而然的對山水產生濃厚興趣而有所造詣! 若愚先生之成功完全與其日課之不懈,平日努力勤奮之所得悟,有著直接關系。觀其大作敬佩之心油然而生! 細心揣摩其詩書畫,其作當有古人所云:“觀山則情滿于山,觀海則溢于與海”時而寄情于山水,時而風物之瞬,移思于靈感、撞擊靈魂、沖動之際或潑墨或潑彩,籍于瀟灑胸中塊壘,以詩情畫意,借筆墨抒已之情韻于其大作!然其作當乃:可品、可嘗、可觀之境耳…!
曾憶余幼時,蟄居于冀中平原,甚喜讀詩品畫,詩詞以唐詩宋詞,時爾喜于田園;而畫初期以《芥子園畫譜》《三希堂畫寶》臥游于集中,而喜于山水畫卻愁于生于平原,終不見高山,陷于苦惱煩悶,介于喜山樂水而心向于山水卻難成行游樂!當因交通之不便!偶鉆于《徐霞客游記》而讀之暢游,旁觀芥子園、三希堂名家山水畫譜,疑假似真,游心物外,雖近乎太行,其交通使兒時終未嘗登臨…。 壯年忙于求學,以其學業之余,舞文弄墨堅持不斷;暑寒之際,借赴探望父母休假,搭乘火車之際,時不顧終點半路沿途駐足下車以攬秀美之風景,行走于名山大川,尤其時常揣畫譜于懷中,尋嘗眾山石與畫中,畫石之法與石之造型結構,細心觀臨之際時有表悟…翌日時常忘記乘車時間而晚點…。 壯至中年,山水以傳統技法堅守半工半勾之小寫意,當畫出自以為有所創意、突破之山水時,左觀又看還是古人!始終難以走出古人、難脫古之巢穴!為此曾一度放棄山水!鉆進書法的臨摩與書畫論研究與創作!近三十來年研究漸而轉于踐行于大寫意花鳥和潑墨山水之中,一度曾對山水望而怯步……
今偶然得見若愚兄山水新作,似覺余所期及之所寄也!其畫與其詩書之結合,當以改傳統之常態!余以為“似古、又似乎脫于古、而近乎于古"!正如古人所云:“食古而化乃能不俗”……? 從兄之中年所悟《暮色蒼茫看勁松》詩畫合壁平日所云:“人生盡頭萬事空,半百換得閑暇中。跌宕起伏終不悔"…這種堅仞不拔之境!定乃從…“暮色蒼茫看勁松"中見其精神與作者之追求!其詩情畫意在其中卻體現的淋漓盡致;當乃當代以老墨拙筆真正體現"文人畫"之真實寫照!
首憶過去余一時放棄山水,完全是因其:千篇一律,墨守成規之常態無法改變而放棄!今天偶然得見兄之沉雄而厚重!在自然天成中顯其妙趣并一改常態!其匠心獨運!始激余于思考中時而奮發進取! 從兄詩書畫作之境所思:當今書畫家糾經書寫何文為佳也?如今借唐詩宋詞抄書染紙者已成時尚!何以"文以載道“?何為"書者抒也“,又如何以"筆墨當隨時代"? 書法、書畫者所書何文、所畫何為佳?當乃以詩境入書,以畫境寓君之志向入其詩書畫也!然唐詩宋詞之時代,離今之時代遠之久遠!今之書畫家借唐詩宋詞抒其己志,然其思想、靈魂何耳?其作定乃軀殼之作!又談何藝術生命?
書畫家能否以當代當今詩韻之喜、怒、哀、樂入其筆墨高歌當代?幸許當代書畫家之己任! 詩者、書者、畫道而要其本旨,不出圣人之一語:《書》稱"詩言志"是也!然書法,乃“書為心畫”!而畫道“畫者心聲"。蓋言志者、心畫者、心聲者:乃性情、靈感之所致,亦即人品,學問之所見!從先生今之諸作足見其學問學養!其平日苦讀、多年"來訪”之日積月累更見其學問所養!無愧筆墨當隨時代之先行代表! 固從兄之《中秋有書》等諸作:“半生勞作恨蹉跎,不敢再負舊時光"詩句中,足見作者志向、心畫、心聲之追求與釋懷! 從其作足可見其:文以載道、詩以言志、畫乃心聲、書者抒也、筆墨當隨時代之佐證! 若愚詩書畫是集之作,難能可貴!今題數行于紙未,與其電話方知正赴盛京途中,待還京之日,愿其擱筆付梓,以欲先睹,嘗其大作為快是也…! 從兄之《百年樹人》,余為其序之余信以口占七古步其原韻于序后一笑:
百年繪事獨奮懷,
千載春秋史初開。
不謝百花春正旺,
松竹梅菊絕塵埃。
對影邀月覓萬狀,
拙筆造化妙境來。
唯羨君耐甘寂寞,
且看集中匠心栽。
劉少英庚子七月記于北京西山 。
劉少英,字撰堂,別署正陽齋主,1961年出生。幼承庭訓,好詩藝書畫,書畫早年師從沈鵬、啟功、大康、劉藝等先生,詩詞創作師從趙樸初先生。1989年考入北大藝術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班專攻書法藝術;1990年參加當代國際書法精品展獲一等獎,為中南海、人民大會堂、玉泉山等大型會議廳創作巨幅書法作品并被收藏。